酵母應該在水合前或水合後添加?| Yeast Add before Or After Autolysis

25 1 月, 2022

酵母應該在水合前或水合後添加效果最好?這個疑惑可能不少人都有,卻一直沒能找到滿意解答案。當然其中如還要區分為使用 [ 速發酵母麵團 ] 或 [ 天然酵母麵團 ] 是否有所不同?努力上網尋找國外專業麵包討論網站所得到的解答大概都朝,《看你想要怎樣的結果!》方向解釋。大意是說兩種都差不多。

水合 = 水解 = Autolysis

自己絕大部分的麵包配方,都是基於先加入酵母再水合 (無論速發酵母或魯邦麵種),差別僅在於速發酵母我多設定以30分鐘水合,而天然魯邦麵種酵母,一般我都會提高到45甚至是60分鐘。這個做法給了麵團較長的發酵時間,因此成品風味會較多元化。不過這種先添加酵母再水合的方式,水合時間就不宜拉長,至多60分鐘,理由在於酵母的作用力是持續的 (或許低溫下會趨緩),從物理性來解釋前後的差別,麵團一旦有了酵母催化而膨發時,麵筋即被某種程度延展開來,除非麵團自始至終就採以全程手動翻折,不會只要是動用到機器就會因為機器的扭力運轉,就會拉扯逐漸發酵的氣室,而發酵的愈久、麵筋就愈鬆弛,這樣就愈經不起拉扯,要避免麵筋的彈性疲乏。

而水合後再加酵母就沒有時間緊迫性的問題,水合可以從幾十分鐘到隔夜、甚至於24小時都沒問題,原理就是讓筋度有足夠時間,在水合歷程裡自動建構起無數錯鏈結 ( 註:可參閱 – 什麼是小麥蛋白 / 麵筋 文章深入說明)。唯一需要擔心的是,如後面要添加的是商業酵母,如何才能讓酵母均勻滲透到麵團裡層比較有挑戰。當然麵團裡的筋度發展總有極限,不會是時間拉得愈長就一定愈好,過了一個時間後,特別是在室溫環境畫,小麥中自帶的天然酵母菌,還是會被喚醒,開始緩慢發酵歷程。

其實有另一個更為科學觀點的解釋,酵母一但與麵粉接觸後,便開始逐步將澱粉轉化成雙醣,此時酵母會取用葡萄糖作為養分進行發酵作用。一但接觸酵母時間過長 (加了酵母後又拉長水合時間),能分解的澱粉糖質都可能被提早耗盡,這將倒致麵團入爐初期看膨發快速,但很快就急轉直下後繼無力,因為過度發酵的麵團裡,會逐漸消耗掉供應酵母作用的醣質,雖烘烤前期的6至10分鐘內,醣值依然足夠提供養分讓酵母菌持續發酵膨脹,但其實麵筋已經在長時間內處於膨發撐開狀態,這將導致彈性疲乏。

另一個過度發酵麵團的特徵就是烘烤不上色,因為醣質都被酵母菌轉化完畢,沒有留下下足夠糖分,而缺醣質的麵團自然沒法進行 { 梅納反應–焦糖反應 },因此烤不出焦糖色澤,成品多是慘白或被硬烤成黑暗色澤。

註:慘白不上色的麵包,也有可能是來自於過度揉整麵團,因拌入過多空氣所造成的氧化 (oxidation) 結果。

More about 不萊嗯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