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磨小麥粉的麵包質地會更好嗎

22 10 月, 2023

新鮮磨製 (Fresh) 的小麥麵粉,或經過一定時間靜置 (Aged) 的小麥麵粉 (如市售麵粉),這兩種狀態的麵粉,究竟哪種做出來的麵包會更出色呢?這個爭議一直存在於一些專業麵包師及自我鑽研麵包的專業職人間。過去在追朔麵包製作的歷裡裡,也針對這個問題,找遍所有手邊以科學角度所整裡出版的麵包書,爾或一些穀物研究、食物科學等書籍,最終在【MODERNIS BREAD】叢書的第二冊《Ingredients》P.213頁,以及【食物與廚藝】叢書的《麵食篇》P.23頁找到深入說明的相關資料。如大家對這個議題有興趣,倒可以直接去翻閱以上提到的這兩本書,其內容有非常詳盡的說明。

先來瞭解鮮磨 (Fresh) 論派以及靜置 (Aged) 論派所持的觀點差異為何好了。偏愛新鮮麵粉的人認為:「剛磨好的麵粉味道更好、營養價值更高,經過靜置的全麥麵粉會產生變質」,會主張放置後麵粉才具備最佳使用時機的說法,僅是為了合理化市售品牌麵粉,在通路上必要的運送,以及上架後等待被消費者買回,這些沒有效率的問題。

然而偏愛放置後再使用的人則認為:「隨著麵粉與空氣接觸後,會逐漸氧化而漸漸變白,同時麵粉也會因為吸收空氣中的水分,它能幫助麵包的製程裡,保留住更多的發酵氣體」。以上這兩個論點都是以全麥麵粉 (台灣稱為全粒粉),用於比較基準。

全麥麵粉中所含的小麥胚芽油脂,確實會因為放置於常溫環境,隨著時間的拉長而逐漸變質出現油耗味,不過這裡所談的是產生油耗變質前,對於鮮磨與靜置後的使用結果。在【MODERNIS BREAD】這個出版品的實驗室中,採用放置時間做為變數,從新鮮磨製完成的第一天,以每隔一周一次,一直持續4個月之久的使用變化紀錄。所得到的結論是,歷經靜置 (Aged) 後的全麥麵粉,確實具備較強的麵團筋度以及發酵及烤焙的膨發效果,同時間麵團的吸水性,亦優於新鮮磨製的全麥麵粉,比較成品咀嚼口感時,使用新鮮的麵粉的成品容易碎裂成小塊,而使用靜置後的麵粉成品,其成品則具備明顯的嚼勁與黏性。有了這樣的研究結論後,你或許要問:「新鮮磨製的麵粉,究竟該放置多久才會顯現出最佳質地呢?」答案是『4周』後。

全麥麵粉會變質,主要是受到環境溫度以及空氣濕度的干擾,雖然實驗中證實了麵包質地的勝出,不過推崇新鮮磨製的這一派也沒錯,新鮮麵粉所做出來的麵包,在味道上確實勝出,雖然容易出現碎裂,但可以透過添加【維生素C】予以修正。看到這裡你應該也會很想瞭解,小麥麵粉在這個靜置的歷程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微妙變化呢?其實很簡單,就是【自然氧化】。
*註:維生素C是很多市售麵粉中常見的添加劑。

麵包質地是否柔軟、膨發體積如何、是否具備彈性或是表皮能否顯現薄脆質地,這些都是影響麵包好壞的關鍵,其中都全聚焦於《麵筋–小麥蛋白》的含量多寡,以及其自身鏈結的組織狀態。小麥麵筋在包裝袋上的標示僅是簡單的「蛋白質 – Protein」,不過其實這其中所含的是『穀膠蛋白 Gliadin』『麥穀蛋白 Glutenin』,其中『麥穀蛋白』正是影響著麵包組織質地的主要變數。它們在顯微鏡底下呈現出類似彈簧圈的樣子,並在中間段有著彎凹,形成類馬蹄形的瘦長彈簧圈狀。

而麥穀蛋白之所以能彼此鏈結在一起,所依靠的就是位於兩端末梢的【含硫胺基酸】,而想讓【含硫胺基酸】能交鏈並穩定牢固,就必有透過『氧化』作用。此時空氣裡所含的氧氣,就成了天然且免費的益助劑,一旦無數的彎凹麥穀蛋白,能因為氧化而促進頭尾鏈結,那麼就會變成長條的波浪狀,之後經過物理性揉整 ( 手揉或機械揉麵),搭配加入麵粉中的水 (H2O),裡面的氫(H) 便會觸動鏈結,讓那些波浪狀的彎凹彼此相勾,於是便逐漸交織出一片綿延的麵筋網絡,就是視覺可見的薄膜。

氧化後的小麥麵筋,因具備原先彎凹螺旋彈簧的物理性,之後歷經揉整,於是就顯現受到壓縮或拉展時的彈性,這個彈性能在酵母發酵間,或是透過烘烤的熱蒸氣推升產生膨脹,在還沒送入烤箱烘烤定型前,如果將發酵的麵團拍壓排氣,它便能重新縮回緊實麵團原樣。

不過雖然氧化作用能幫助建立起鏈結,不過隨著時間的拉長,再加上重複的物理性延展,麵團中的麵筋,還是會逐漸失去彈性,這也是當麵團過度發酵後,會產生彈性疲乏而無法持續膨發,之後產生塌陷的原理所在。

More about 不萊嗯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