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仁,脆餅乾

Tag

法國南錫馬卡龍 (無麩質)

至於我的這份「南錫馬卡龍」配方,則是源自南錫地區,是無意間因蒐集法國甜點資料期間,從網路照片而來,那是一張無論外型、大小、烤色、裂紋都與「MACARONS de Saint-Emilion」幾乎一樣的資料。只能大膽推測彼此間應該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,或許與這些城市在16世紀時,彼此都處在相近緯度,擁有適合杏仁樹栽植的氣候條件下,所共同發展出來的甜點文化。例如 1,650年在法國東南部的蒙特利馬(Montélimar),也向法國中部區維瓦雷 (Vivarais) 引進杏仁樹種植,之後才發展出當紅的牛軋糖。

戀愛了。杏仁奶油薄片 | Almond Butter Thin & Crisp Cookies

這是一個中年大叔少女心的噴發之作!壓克力造型模片是T.C Bakery的溫蒂Wendy ,在我第一本甜點書出版回到台灣的宣傳期間送我的,其實達克瓦茲塑型壓克力模也,幾年前這個餅乾模跟著我回到加拿大家裡,但就一直收藏在架上與我對望。我知道她是製作日本北海道『白色戀人』薄餅必備的塑型工具,但因為後來都一直花時間研究著麵包,就冷落了這少女心的造型模具。

不同質地奶油在烘焙的差異 | Differences Between Temperature Of Butter In Baking

甜點製作中奶油扮演了關鍵角色,然而不同溫度下的奶油質地不同,也直接影響著使用方式與對應技巧。多數人對它的認識就是「好像不同地區、國家的奶油的香氣或質地也有不同」。其實這完全是正確的,畢竟奶油它就是一個再也傳統不過的農產品,從古自今都僅是利用了不同程度的分離技術,將它從原生生乳中分離出來,然後凝聚 (敲打) 成塊狀而已。因此氣候、土壤、吃新鮮牧草或吃乾草或其他飼料,自然就直接影響到奶油品質與氣味,甚至是奶油中含水量的多寡。

美式椰漿奶油派 | American Coconut Cream Pie

這份風味出眾的『椰漿奶油派』是以美式甜派做法為基礎,借用法式甜點裡的「卡士達醬」操作技巧,製作出質地綿密,卻帶有輕盈口感的奶香內餡。椰漿無論是在法式或美式甜點中,都算是較少選用的食材,特別是在亞洲或台灣,應該也是比較陌生口味的甜點。底層美式派皮屬於無糖度的配方、口感上偏向略帶千層酥皮的酥鬆質地,與熱帶南洋島嶼的特產食材「椰漿」濃郁奶香相互輝映,是這一份甜點作品出色之處。

聖誕蔓越莓核桃塔 | Christmas Cranberry Walnut Tart

這份聖誕蔓越莓核桃塔創作原始概念來自於匈牙利,當然食譜最後在風味糖漿內餡這一部分,已與原配方相差甚遠,烘烤方式也截然不同,變得更容易精準控制。成品完成後可有較長保存時間,因而匈牙利的媽媽們都會選擇在耶誕假期前,為家人特別準備這樣一份甜塔。

草莓帕夫洛娃蛋糕 | Strawberry Pavlova Cake

這份充滿了視覺盛宴的草莓帕夫洛娃蛋糕,不僅名子聽起來美的相當具有異國情調,還沒吃到、光用看的,就已經滿載了歡樂慶祝氛圍。(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說帕夫洛娃蛋糕- Pavlova Cake是起源於1920年紐西蘭)。歐美國家大多是在夏日各種莓果的產季。運用她們來製作裝飾這份蛋糕。

蘭姆葡萄奶油小圓餅 | Rum & Raisins Butter Sablés

超級簡單的「蘭姆葡萄奶油小圓餅」,應該是常見奶油曲奇餅的升級版,添加經過蘭姆酒浸泡的葡萄乾、帶著醇厚的蔗糖酒香,讓外表看似平凡的小餅乾、充滿著品嘗時的驚喜,一口咬下、立即感受到酥鬆質地,蘭姆香氣也在咀嚼之間愈增濃郁,與一般僅添加香草精的餅乾香氣明顯的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