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邦種麵包-天然酵母麵包

Category

蜂蜜地瓜手撕麵包 | Honey Sweet Potato Buns

地瓜與蜂蜜似乎天生就該配成一對,蜂蜜地瓜手撕麵包就是將它們放一起融入麵團,搭配天然酵母的發酵與熟成,發展出這一份手撕麵包,它完全符合近幾年來,逐漸被重視的地瓜膳食纖維攝取。刻意將麵團塑形成小圈環狀入爐烘烤,搭配表層不同的堅果裝飾,是一份細緻度與驚喜感滿分的麵包作品,既可以是早餐時提供飽足感的能量來源,也可以是下午嘴饞時刻的止餓小點。

蜂蜜肉桂捲 | Honey Cinnamon Rolls (Levain)

這份蜂蜜肉桂捲食譜發想,源自於超完美楓糖肉桂捲。也是一道熱量無比高的麵包點心食譜,卻意外引發大家熱烈的喜愛與迴響,自從研究天然魯邦種酵母,也發展出不少食譜,於是時我便規畫著,讓沒有楓糖漿,卻有蜂蜜的朋友也做得出來,這楓糖主角換成了蜂蜜,風味依樣出色。

蔥花乳酪佛卡夏 | Green Onion Cheese Focaccia

知名義式麵包佛卡夏 Focaccia是一份容易變化風味的點心型麵包,它與免揉經典比安卡或那不勒斯披薩麵團都相當類似。不過這份配方採用的是天然裸麥魯邦麵種,輔助添加少量小麥蛋白粉並運用攪拌機,讓麵筋發展更到位,烘烤後的佛卡夏氣孔組織更為奔放,質地柔韌,保濕性與抗老化性都非常的好。

西西里麵包 | Sicilian Bread

這是一份起源自義大利,專門用於製作帕里尼三明治的麵包配方,也因這『帕里尼』起源於義大利西西里地區,因此她又有『西西里麵包』稱號。雖然沒有嚴格規定製作這樣的義式三明治,只能用這款食譜配方,在加拿大或法國咖啡館,其實還會選用巧巴達 (拖鞋麵包) 甚至是法式長棍做為三明治的麵包體,而菜單上也標示為帕里尼,例如過去經營咖啡館期間的午餐三明治,用的就是巧巴達麵包體。

抹茶奶油巴塔 | Levain Matcha Butter Bâtard

這是份抹茶奶油巴塔相當接近維也納麵包的麵團食譜,主要差別在於額外添加日式抹茶粉改變風味。入爐前表面不再刷上鮮奶或蛋液,少了維也納麵包的表層亮澤感,更像大部份無油糖歐式麵包,入爐烘烤前噴灑水霧與斜割紋下刀方式操作,最終成品猛一看很像短版法國棍子Bâtard。只是油脂略為改變筋度延展性,表皮開口裂紋較不那麼奔放,與巧巴達有些類似,外皮不是薄脆型而是較為柔軟些。

蔓越莓楓糖麵包 | Cranberry & Maple Syrup Bread (Bread of Canada)

蔓越莓與楓糖都是加拿大風土特產,蔓越莓大多產自幅員遼闊中部地區,而不萊嗯居住的魁北克省,則是全球楓糖漿最大產區 (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5%),當然因為特有地理氣候優勢,這裡的楓糖品質最為出色。這份「蔓越莓楓糖麵包」創作概念,正是結合了這兩個知名加拿大食材完成。配方裡較為特別的是使用酵母的方式。不萊嗯使用「中種發酵法」,以【魯邦液種酵頭】以為發酵主力,再添加低量速發酵母,以縮短主麵團發酵時間

Q軟桂圓歐式麵包 | Spongy Longan Lubang Bread

偏愛Q軟的麵包類型。那麼無油、無糖、無蛋配方麵團能否辦得到?當然可以!只要你願意使用天然魯邦麵種來製作,韓國類似麻糬口感的麵包,用的正以高量樹薯粉為主體。就很像沾了芝麻的麻糬小餐包。突然間我被Q這個字給吸引住,立即上網查詢樹薯能否做成麵包?果然韓國某款類似麻糬口感的麵包,用的正以高量樹薯粉為主體。只是材料除了有少量麵粉外,還是避不開雞蛋、奶油、砂糖等食材,我記得這樣的外型與口感自己好像曾經吃過,就很像沾了芝麻的麻糬小餐包。成品燒減率逼近20% 卻依然濕潤富有有彈性,